本病多见于1岁以内小儿,尤以6个月内的小婴儿更为常见,新生儿亦可发病。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已占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第一位,尤以冬春季发病较高,可呈流行性。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以单核细胞为主的间质浸润,其中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内充满水肿液,可有肺透明膜形成。细支气管被粘液、纤维素及坏死的上皮细胞啐悄堵塞,并引起肺气肿、肺不张。
合胞病毒肺炎主要以阵发性喘憋和伴有两肺广泛的喘鸣音为临床特点。一般在感染合胞病毒后,经3~5日的潜伏期,即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等。发热一般不高,甚至可不发热,但部分病人可高热。多数病例的热程为4~10天,少数持续10日以上。患儿咳嗽、呼吸困难、鼻扇、发绀及三凹征明显。并常有阵发性喘憋,发作时呼吸浅快,伴呼气性呻吟和喘鸣,面色苍白,额出汗。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有弥散的喘鸣音及中、细湿罗音。肝脾常因肺气肿而被推向肋缘下。由于喘引起PaO2、SaO2降低及PaCO2上升,而发生呼吸性酸中毒,重症可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甚至窒息死亡,尤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死率高。
X线检查主要示间质性肺炎、肺气肿及肺泡病变,多为小点片状阴影,少数呈块状阴影,可融合,边缘模糊不清。肺野外带透明度增高,可伴局部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
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引起肺炎,亦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二者鉴别较困难。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医学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