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组隶属于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较好的实验设备和方便的野外试验站,长期以来从事鼠类等行为和化学信号的研究,利用行为学,化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整合途径,鉴定出鼠类、鸟类等高等动物的若干新的信息素成分,并探索了信息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在ChemicalSenses,BehavioralEcology,Neuroscience,JournalofChemicalEcology,PhysiologyandBehavior,ProceedingofRoyalSocietyB,Natureneuroscience,G3(Genes,Genomes,Genetics)等都有单独或合作论文发表。
近几年,研究组努力实现学科转型和提升,开始重点研究化学信号与生殖隔离,性选择和物种形成的关系,以及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和遗传,并探索挥发性和蛋白化学信号调节行为的相互关系和在控制鼠害中的可能途径。研究组与国内北京生科所、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院、北京大学以及所内多个研究组以及国外多个单位(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Monell化学感觉研究中心、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开展了良好的合作研究。目前研究组受到科技部973项目,基金委重大计划、基金委面上等基金资助。
现拟招聘博士后1-2名。合作导师:张健旭研究员
申请人可根据自己过去的工作基础和兴趣从下面4个方向进行选择自己的博士后工作。
(1)化学通讯在生殖隔离及物种形成中作用及分子机制:探索化学通讯调节近缘鼠种生殖隔离的特点,研究信息素的分化与基因分化在物种形成中的关系
(2)小鼠、大鼠自然种群的配偶选择、婚配制度及行为学过程:用进化基因组学知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着重研究信息素分化、配偶选择与基因分化的关系。
(3)行为与遗传:以小鼠、大鼠等模式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行为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途径,研究基因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攻击行为,社会等级及信息素等遗传的影响和机制。
(4)社会行为的神经分子机制:以小鼠、大鼠等模式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子生物学层面,开展嗅觉识别的神经机制及其与行为发生的关系。
申请资格及入站后待遇:
申请人热爱科学研究、富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已获得或将于近期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后一般不超过五年;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0周岁;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英文研究论文或保证通过努力能够发表SCI英文论文,能全职开展不少于2年的研究工作。博士后期间的待遇参照研究所有关博士后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的规定。
联系人:张健旭010-64807206;email:zhangjx@ioz.ac.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邮编100101)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