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网 阅读:1579 次 日期:2014-02-13 13:19:40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1958年由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整体迁至兰州。1971年成立兰州铁道学院给水排水工程系,1984年发展为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兰州铁道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1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6人,博士生导师8人,博士28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2%;教师中先后有1人获得全国 “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1人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 1人获得甘肃省 “ 园丁奖” ,1人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称号,1人获得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人获得“全国铁路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2人入选“铁道部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1人获得“ 甘肃省十佳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 1人获得“甘肃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另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有全日制各类学生206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7人,硕士研究生258人,本科生1774人。

学院设有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具有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水文与水资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流体力学等八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环境科学四个专业形成了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为系统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甘肃省重点专业,2007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评估。

学院拥有“寒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两个教育部科研平台;拥有环境工程测试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

近五年,学院共承担纵横项课题500余项,科研经费达5800多万元。13项科研及教学成果获国家、建设部、铁道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及甘肃省等省部级奖项,共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7部。

学院目前拥有计量认证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资质证书和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书,对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服务。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相继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瑞典、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互访。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土木建造与环境工程系建立了以“2+2”模式联合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合作关系;与日本岐阜大学建立了选派研究生到该校流域水环境精英培训基地进行培养的交流合作关系。

今天的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培养专业人才,保护碧水蓝天”为宗旨,为创建“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培养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由原唐山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7年5月,通过了建设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08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方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黄河中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教育部“寒区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四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现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4人。11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挥工科优势,体现铁路特色,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了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专业动手能力特色明显。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排水、给排水管道系统等。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甘肃乃至全国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授权,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环境工程硕士授予权的学科,2003年具备博士授予权。目前该学科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环境工程测试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交通储运扬尘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将近30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完整的、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近两年承担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意大利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数10余项,在水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及环境评价等方面,成绩突出。现有职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1人, 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

毕业生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可从事规划、施工、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8年。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美的空调陕甘宁青培训基地。2011年,该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长大隧道通风防灾(火)、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工科特色鲜明,建环2002级2班曾获“全国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3%。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建筑环境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产品推广和销售、工程咨询和设计、工程安装和监理、环境检测和调试、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给排水、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等。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 2000年开始硕士专业招生,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甘肃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示范中心。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1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3项。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被评为甘肃省教育厅青年教师成才奖。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现有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50%。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地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毒理学等。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2024年甘肃省高考招生录取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