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疾病易医 魔障难除
【原文】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译文】放纵情欲的毛病还有医治矫正的可能,不过自以为是,顽固不化的毛病却无医治希望;放在眼前的障碍物容易排除,但因思想上的差异所带来的认知上的障碍却难以排除。
【解说】一个人的生理机体患了病,只要对症下药,注意调养,是能够痊愈的。而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上有了毛病,要想医好,则需要花一番工夫。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思想认识上有了毛病,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特别是思想上对病因病机没有正确的认识。会老是疑心“自己有病,而又不能治好”。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一个人身体有病,不是某种单一的因素所造成,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他的这种认识,被人体的深层潜意识传递给人体各机能组织,于是,人体各机能组织受到其指令,便自动作出调整,对外部的侵袭不加抵御,人便真的病了。同样的道理,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正确,他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这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便也会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总的来说,一个人思想上的毛病是因主观认识而造成的,它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事物之障碍,由于其是外在的因素,只要认真探寻其中的道理,就可以除去。而义理方面所造成的障碍,由于是我们个人自身的因素,却是不能轻易排出的。一个人在义理方面的行为,反映出其道德修养程度。他的行为不合乎义理,那么,他的道德功夫还不够。所以,他要解决义理方面所造成的障碍,就必须注重道德修养,而这却不是短时间能解决问题的。并且,在义理方面造成的障碍,也使人的心理受损。要清除这方面的障碍,必须医治心理的病。
【例解】华封谏尧帝有一次,尧去古华州视察,守辖华地的封宰听说尧有圣人之德,便亲往迎接。见面后华封虔诚地祝尧长寿,不想尧辞而不受;华封改祝富庶尧也不受;华封再祝他多男子,尧依然辞谢。华封奇怪地问尧:“长寿、富庶、多男子是人之所望,唯你不愿意接受,不知是什么缘故?”尧回答:“多男子,子围争端,新疏有间,忧惧陡增,惶惶而不可终日;富庶,则财物丰饶,觊觎在所不免,事情烦冗而后果不利;长寿,世间俗务堆积,长年缠身,劳体伤神无从自拔,末了还要背个骂名。先生三个祝愿不仅不是以养圣之道,反而致累,所以不敢接受。”华封淡淡一笑,随后说:“我原以为你是一个圣人,万没想到你仅仅是个正人君子,心怀浅虑而缺深思。天生万民乃天地万物的造化。万物有它的特长,也有它的作用。衡量人的能力授之于责,凭其才能授之于官,多则多授,多授多用,哪有什么畏惧不安?四海丰饶,财产殷实,供黎民分享,遵循寄之于群而不徇私的准则,怎么纷争多事?再则圣人犹如鹌鹑野居,无拘无束,无一定居处,又像幼鸟全赖母鸟哺食,只求一饱而无情于滋味。他们灰心灭智,与物冥合,往来似鸟不留踪迹。如果天下有道,人间相安无事,物来我感,应时昌盛,与万物共存,就君临万民。如果天下无道,遭逢离乱,他就随俗韬光,修德隐居,逍遥避世。大道之用原是隐显自在,或是大用,或是舍弃,随时而定。人有千岁当知穷理之变,生为天行,死为物化。厌恶嚣俗就消匿,乘云御气还于仙都。况且你所顾虑的三患原本虚无,大可驾驭造物而来往、而变化、而自持如常。试问有什么祸殃和侮辱?”华封言毕,扭头就走。
刚愎自负者 必然遭挫折李世民是一代豪杰,他的一生有很多成功之处,正如任何英杰一样,他的一生也有很多失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他们创业的时候,知道勤俭、纳谏、用人,往往在创造了灿烂的业绩后,特别是到了晚年,追求享乐,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以至出现失误。从即位到贞观十年,这十年间,唐太宗李世民能广泛征取臣子的意见,在贞观初年,甚至求谏。但贞观十年以后,从谏的态度就差了,在晚年甚至拒谏,对大臣们也不像以前那样宽容,有时过于苛刻,甚至错杀大臣。综合地讲,唐太宗的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兴宫殿供享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李世民大军进入洛阳城,他看到隋炀帝雄伟豪华的宫殿,叹道:“如此耗费民力,奢侈享乐,国家怎会不亡呢?”他下令拆除端门楼,火烧乾阳殿和则天门,表示他决不轻用民力、大兴土木的决心。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开始也十分节俭,但统治巩固经济发展以后,也追求豪华的宫殿。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他下令重修洛阳宫,由于大臣张玄素的劝阻而作罢,但还是在第二年整修了九成宫,并修复了洛阳宫。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营造大明宫。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营造飞山宫。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修翠微宫。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营建玉华宫。征高丽隋炀帝时,曾于公元612年征调200多万民夫,100多万部队入侵高丽,大败而归。第二次再征高丽,引起国内杨玄感的叛乱,由此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掀起反隋浪潮,结果隋炀帝自取灭亡。公元643年,李世民认为今日的唐王朝已非昔日的隋王朝可比,自己身经百战,打过无数大胜仗,隋炀帝与自己更不能比,就决定侵略高丽。大臣褚遂良劝阻道:“今中原清宴,四夷畏服,陛下威望日著,震越古今,今若远渡辽海,往讨小夷,果能指日奏功,原是幸事,万一嵯跌,伤威损望,再兴忿兵,安危更不可测了。”李世民不听劝阻。群臣相继进谏,皆不听,执意要亲征。李世民查得前刺史郑元涛,曾从隋炀帝亲征高丽,料想他熟悉情况,便将他从老家召来,询问有关情况。郑元涛说:“辽东路远,粮运迂回。东夷又善守城,不易攻入,还请陛下三思!”李世民说:“今日比不得隋朝。公试看朕破虏哩。”郑元涛见李世民不听劝阻,托词年老有病,又回老家去了。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李世民准备了一年。次年大举入侵高丽。从4月开始作战到9月,占领了大片土地,只有一个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县境)没有攻克,因天气寒冷,运粮困难,唐军被迫撤退。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三月,李世民再征高丽。这年秋天,唐太宗下诏,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百艘,以备征高丽之用。次年正月,再发兵3万余人及楼船战舰,自莱州渡海以击高丽。同年八月,他再次下诏要越州等地造海船及双舫1100艘。九月,雅、邛、眉三州的少数民族人民不堪造船之苦,起来造反,被唐军镇压。李世民在30岁至39岁这个时期内,是他最辉煌的时期,40岁到他去世(53岁)这个时期是失误较多、逐渐衰退的时期。服用金石之药李世民曾嘲笑秦皇、汉武为追求长生而服用金石之药,但他在晚年却也相信方士,服用金石之药,这也是他的失误,这次失误导致他失去生命。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在征服高丽的归途中,他患了痛疾,直到次年二月尚未痊愈,所以他让太子李治处理军国事务。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服用金石之药。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三月,他又患了“风疾”。同年十一月病情加重。第二年,唐太宗又派人从中天竺访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因服用这个方士的“延年之药”而使病情恶化。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5月,唐太宗腹泻不止,因宫廷医生亦无法诊治而逝。
只知书中事 不悟人间情汉三年,刘邦命令大将韩信去平定赵国,和韩信同去的还有刚投降汉军的常山王张耳。于是,韩信和张耳率领着刚招募的几万部队,向赵国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西北)杀奔而去。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要攻打赵国,就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兵力,等待着汉军的到来。陈余是赵国的大将军,负责统领和指挥赵国的军队。由于韩信在战场上连连获胜,威名远扬,谋士李左车为赵国的命运而担忧,他向陈余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黄河,俘虏了魏王豹,又擒获了代相夏说。如今他用张耳做帮手,来攻打赵国,他们乘胜前来的锋芒锐不可挡。我听说,‘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士兵就会面有饥色;临时打了柴草再烧饭,军队就不可能经常吃饱。’井陉口地势险要,道路狭隘,两部战车不能并列行进。汉军从几百里外赶来,军粮一定会落在队伍的后面。我请求您给我三万精兵,从小路去拦截汉军的军需物资。您只要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阵地,不与汉军交战,这样,汉军向前无法作战,向后无法撤兵。不到十天,我就能把韩信和张耳两位将领的头颅,送到将军的帐前。希望您考虑我的计策,不然,我们就都要做俘虏了。”想不到陈余是个十分迂腐的书呆子,他常常对人说:“打仗要光明正大。仁义的军队,是不用阴谋诡计的。”此刻,他听了李左车的这番话,竟不慌不忙地说:“我听到兵法上讲,兵力比敌人多十倍,就可以包围它;比敌人多一倍,就和他交战。今天,韩信的兵力号称几万,其实不过几千。况且他们千里迢迢而来,已经精疲力竭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给他们迎头痛击,反而退避三舍。今后如有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又怎能战胜?诸侯们听说我们如此胆怯,定会轻易地前来攻打赵国。”李左车见这个书呆子不采纳自己的计策,气愤地退了下去。韩信早已派人侦察,当探子回报他说“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时,韩信非常高兴,便放心大胆地率领军队前进。队伍行进到离井陉口不到三十里的地方,韩信下令说,就地扎营休息。到了半夜,韩信又突然传令,挑选两千轻骑,要他们每人带一面红旗,抄小路到山上隐蔽起来,密切监视赵军的行动。韩信命令他们说:“天亮后,赵军看见我们大军败退,一定会倾巢而出追杀我们。那时,我们乘赵营空虚,迅速攻进去,拔掉他们的旗帜,插上我们的旗帜。”临行前,韩信下令副将们拿出干粮分给将士们果腹,然后,他十分自信地说:“今天必定攻破赵军,到时我们再痛快地喝庆功酒吧!”将士们都不太相信,敷衍地回答说:“遵命!”二千轻骑兵乘着夜色出发了。韩信又派遣一万人马先走,经过井陉口,渡过一条叫做汦水的大河,然后面向赵军,背靠大河扎下营盘。韩信命令他们说:“等到汉军主力败退到河边,你们再出阵奋勇杀敌。”天色渐亮,赵军远远地望见汉军在河边摆开的阵势,都哈哈大笑起来,都以为韩信犯了兵家大忌,摆了个背水阵,因此必败无疑。此时,韩信率领汉军主力,扛着主将的旗帜,敲着战鼓,杀向井陉口。陈余见汉军主力已经出动,便打开营寨大门,迎击汉军。双方交战,正打得不可开交之时,韩信向张耳递了个眼色,大声下令:“反撤!”于是,汉军假装败退,丢下了旗帜、战鼓,逃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韩信、张耳败退,便倾巢而出,一面争相抢夺满地的兵器和仪仗,一面追击汉军。韩信和张耳已经进入河边的阵地,汉军没有退路可走,全军都拼死作战,争先杀敌。此时,赵营已成了一座空营。韩信先派出的两千轻骑兵,乘虚抢占了赵营,把赵军的旗帜统统拔去,换上了汉军的旗帜。当陈余发现战胜不了汉军,下令收兵回营时,听到了从自己大营中传来的欢呼声。他们这才望见自己的营垒已经插满了汉军的红旗。赵军士兵见大营被端,以为汉军已经擒获赵王的将领,吓得四散乱逃,虽然赵将斩杀他们,也挽回不了这溃败之势。这时候,赵营中的二千轻骑也冲出来夹击赵军,不多时,赵军彻底失败了。汉军在汦水河边杀死了书呆子将军陈余,还活捉了赵王赵歇。战前韩信曾下令悬赏千金活捉李左车。有人绑着李左车送到韩信的营帐前,韩信连忙为他松绑,像对待老师那样服侍他。战斗结束的当天,韩信果真让将士们喝上了庆功酒。赵军的二十万兵马,被韩信预设的天罗地网收拾得干干净净。将领们都为此纷纷向韩信道贺。酒席间,众将领对背水列阵仍感到困惑不解,便齐声问韩信说:“兵法上说列阵扎营一定要背后靠山,今日将军背水列阵乃是兵法大忌。竟然又赢了赵军,这是什么原因呢?”韩信笑着回答:“这些道理其实兵法上都说过。各位虽读兵书,但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曾有两句话:‘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况且我韩信并没有得到训练有素的士兵,这就是所谓‘驱赶市民去作战’,只有把他们放在最危险的境地,才能使人人拼死作战。要是把他们放在可以逃生的地方,他们全逃跑了,又怎能用得上他们的力量呢!”韩信这么一解释,将领们疑团顿释。都十分钦佩地说道:“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比得上的。”以后,韩信靠着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智谋,又率领汉军灭掉了燕国和齐国,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