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50104)
(一)、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汉蒙翻译专业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较早设立的汉蒙翻译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专业之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汉蒙翻译专业最初成立于1953年。建国初期,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内地建设人员进入内蒙古工作,我区蒙古族聚集地区急需大量蒙汉兼通的民族干部、翻译人才,承担汉族干部与蒙古族群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的需要设立了汉蒙翻译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汉蒙翻译专业在不同时期在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乃至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专业毕业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的新闻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社、民委、语委、人大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发挥着各自的才华,起着别人无法替代的桥梁作用。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自1990年开始招收翻译专科生。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方向)专业已被确定为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自治区级创新团队,“汉蒙翻译基础”课也被确定为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练,从教学、科研到教师队伍建设,再到人才培养,我系汉蒙翻译专业已发展成了规模较大、成就卓越、特色鲜明的专业。
蒙古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方向)专业立足于内蒙古,面向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蒙古族聚集地区,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胜任汉蒙翻译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科研等领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翻译、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高素质的汉蒙翻译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蒙、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胜任汉蒙翻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可以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科研等领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翻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专多能、高素质的汉蒙翻译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1)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毕业标准:符合《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本科学生毕业标准》要求,准予毕业。
(3)授予学位:符合《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要求,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符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方向)专业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4)专业方向:汉蒙翻译
(5)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蒙翻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文化素质: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以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比较扎实的汉蒙翻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②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术。具有正确的翻译观点、坚实的蒙古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备处理古今汉蒙两种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汉蒙文学作品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写作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汉蒙翻译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汉蒙笔译、口译能力及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除此,要熟悉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学艺术方针、政策及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蒙翻译教学基本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③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具备文献学与文献检索知识、具有一定的外文知识,阅读外文文献,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通识性思想道德、政治学、民族学、哲学、艺术学、法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汉蒙翻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